本校為培育職能治療專業人才,於民國77年設立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組,後因學系蓬勃發展,於89學年度由原先的復健醫學系獨立設系並更名為職能治療學系。系設立之目的在培育符合社會需求及國際水準,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優秀職能治療人才。本系課程分別於民國88、92、97、102及107年連續通過世界職能治療師聯盟(WFOT)認可,具備國際化專業水準;因為本系於教學、服務及研究等方面均有優異表現,於民國96、102、108年皆通過教育部委託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辦理之系所評鑑。
學系教師皆具高度的專業性以及教學熱忱,因此深獲政府單位及專業團體肯定,除多位教師參與專業團體(學會、公會)之工作並擔任包括理事長等重要職務外,亦承接政府委託辦理有關身心障礙者之醫療與社會福利業務。
課程特色與規劃
本系教育目標為培養多元能力的職能治療師,以符合現今社會的需求。依據世界職能治療聯盟的建議及在地需求,本系課程訂有五大核心能力,分別為 1. 職能治療專業理論與技術模式、2. 專業推理與行為、3. 專業性治療關係、4. 國際、多元與全人觀點、5. 資源連結與管理。課程設計依據上列核心能力設計並遵循以職能為核心價值的教育信念。
職能為本系課程的核心基礎,自大一到大四,循序漸進的教導學生職能的意涵以及實踐。基礎如職能治療導論、職能治療理論基礎以至於活動學奠定了學生對職能的認識,這些課程介紹了職能與人的關係、職能的定義以及不同情境下的職能表現跟理論;而後相關的技術學、評估學、各領域職能治療課程則將職能融入治療以及評估技術,讓學生具備職能治療過程中介入與評估的能力;在職能治療初階臨床實習以極盡臨床實習則總結了職能治療過程的能力,讓學生在實際的場域種展現。
職能治療
職能治療為一助人健康的專業,其目標乃運用治療性活動促進個體維持、發展或重建日常生活、工作、學業、休閒及社會化等功能,並藉以預防疾病、矯治殘障、協助適應與增加生產力,以提昇生活品質。目前我國具有職能治療專門職業技術人員考試,職能治療學系學生畢業後通過考試可成為職能治療師,於不同的相關健康產業執業。 我國目前正朝向高齡化國家前進,加上身心障礙人口也年年成長,職能治療的服務需求,除了傳統於醫療單位(醫院、診所)的服務外,在相關照顧產業也逐漸成長,不論是學校系統、長照系統、身障系統以及就業輔導系統皆可以發現職能治療師的蹤跡。在可預見的未來,職能治療的的舞台將會更加寬闊。
◆ 何謂職能(Occupation)?
−每天從事的日常熟悉的事
−有目的的活動
−日常生活活動(自我照顧)、工作(教育)、休閒(娛樂)三領域
◆ 何謂職能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
−是運用以目標為導向的活動為治療媒介,改善個人的動作、感覺知覺、認知、心理及社會互動功能
−促進個人日常生活功能的獨立
−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
~醫學院裡的「藝術系」~
◆ 醫學領域中,「物理治療」、「心理治療」和「職能治療」的差別?
−職能治療:運用對病人身心有益的「活動」,讓病人回歸正常生活
−物理治療:偏向以運動或聲、光、電、熱或水等儀器作為治療方式或媒介
−心理治療:偏向以會談方式,找出病人的問題
◆ 職能治療使用的活動
−職能治療從業人員利用創造性及問題解決技巧設計治療活動以符合個案需求。
−活動包括遊戲、玩具、自我照顧活動(進食、穿著、盥洗、衛浴等)、工作活動、藝術、手工藝、電腦、產業活動、運動、音樂與舞蹈、角色扮演與戲劇、瑜珈、園藝、家事活動、魔術、輔助科技、水上活動、動物輔助治療、人因工程及社區整合等,任何生活中的活動都可以是我們的介入媒材。
−職能治療透過生活型態再設計、環境改造、職務再設計等讓人們的生活更便利。
◆ 專業範疇
−生理職能治療:針對感覺動作、感覺、認知、社會心理及日常生活功能失常之生理障礙患者,透過治療的活動或代償訓練,以發揮其功能及提升生活品質。
−心理職能治療:針對身心功能與社會適應力的減退之心理障礙患者,透過多元化的治療活動,協助個案克服障礙,提升工作、休閒及獨立生活之功能,以促進生活適應能力而重返社會。
−小兒職能治療:針對神經動作、感覺統合及發展障礙的孩童,透過遊戲、學習及治療的活動、使兒童發展出參與適齡的日常生活、遊戲及學習活動的功能。
−社區職能治療:服務場所位於社區之中,包括社區職能工作坊、成人日間照護中心、中途之家、社區安寧照護服務、早期療育、社區心理衛生服務等處所,強調社區中所有目 標對象(包含個案、相關人、組織機構、社區、全民等)之生活品質的改善。
◆ 職能治療的服務對象
◆ 職能治療的服務場所(但不限於)
−醫療機構-醫院、復健中心、診所
−學校機構-特殊教育學校、一般學校
−長照機構-護理之家及安養機構
−社區機構-社區復健中心、庇護性工場、教養院、早期療育及兒童發展中心
−私人開業-治療所
−居家治療-住宅